变局已至:智联招聘私有化背后面临转型挑战

2016年05月29日 16:50  
  近日,智联招聘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。由智联招聘CEO郭盛,副总裁王戈、唐路阳、汪维纲,CFO濮天若,及红杉资本共同组成的买方团,已向董事会提交初步非约束性意向书,提议以每股美国存托股(ADS)17.75美元的价格,现金收购该买方团尚未持有的全部智联招聘已发行流通股,正式开始私有化进程。
 
  值得注意的是,智联招聘并非首次收到私有化要约,两度提出私有化,是否说明其有迫切的需求?近两年来,随着一批垂直型和社交型的招聘新军入场,传统招聘巨头的日子并不好过,坚守固有的模式还是拥抱变化,是个问题。而在此次私有化背后,智联招聘将给出怎样的转型改革方案?
 
  两度私有化背后
 
  针对此次私有化的具体细节,智联招聘相关人士向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表示,暂时还没有确切的消息,因为这次私有化刚刚开始,后续如果有新的进展,肯定会第一时间对外披露。
 
 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,私有化的出发点主要有几个:第一,换一个市场发展,回归国内A股;第二,企业遇到问题,需要转型;第三,企业不想继续经营下去。
 
  张毅指出:“从智联招聘的情况来看,与第一、第二点相关。首先,它在美股上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估值;其次,目前整个在线招聘市场还是稳扎稳打,没有出现迅速下滑或者倒闭的情况,总体竞争格局还算比较健康,企业转型是肯定的,但如果没有谋求另外一个资本市场的可能,任何投资机构去买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是不划算的。”
 
  另一方面,业内人士认为,私有化后公司将面临更少监管,信息透明度也不用做得太高,财务报表也不必太过于紧张,因为可以免受股价波动的影响,让管理层以长期目标为导向,决策更自由。同时,摆脱了重大信息披露要求,业务活动的保密性也将会更强。
 
  由智联招聘管理层和红杉资本组成的买方团在公告中称,相信此举可以使智联招聘从长远战略角度更好地深耕本土市场,提高决策速率,强化投资力度。这也从侧面上印证了转型的可能性。
 
  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无论是由智联招聘管理层和红杉资本组成的买方团,还是由鼎晖资本和Shanghai Goliath Investment Management L.P组成的买方团,都没有足够的话语权,要想私有化成功,必须获得SEEK和Ridgegate Proprietary Limited的同意。
 
  截至2015年9月30日,智联招聘最大股东为SEEK,一共持股62.8%,拥有75.1%的投票权;第二大股东为Ridgegate Proprietary Limited,持股15.3%,拥有18.3%的投票权。相比之下,作为智联招聘CEO,郭盛只拥有2.7%的股权,投票权更是仅有0.8%。
 
  创新不足 转型面临挑战
 
  众所周知,招聘网站是PC互联网时代的产物,在过去信息不对称的年代里充当“搬运工”的角色,把企业的招聘需求推送给求职者的同时,也把求职者的信息推送给招聘企业,从中赚取佣金。彼时的在线招聘市场,前程无忧、智联招聘、中华英才网“三分天下”。不过,近年来这些传统招聘网站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。
 
  有专家认为,传统招聘网站大而全的方式并不适应用户的需求,反观在线招聘方面,小而美、专业垂直的趋势已经形成。比如,有专门针对互联网行业招聘的网站,有专门针对高校学生招聘的网站等。拉勾网、Boss直聘、大街网等创业项目先后获得资本青睐。此外,随着微博、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,也诞生了一大批以微博账号、微信公众号为基地的招聘自媒体。
 
  张毅认为,现在国内新兴的一些招聘网站并没有多大的创新,发展模式还是和原来51job相似,只是涉及的面不太一样而已,它们会做得更专业一点。从总体来说,现在招聘网站还是没有突破传统招聘网站的模式,会对传统招聘网站造成冲击,但这种冲击不会很大,主要是在某些细分领域瓜分一定的份额。
 
  张毅指出:“除了广告,招聘网站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好服务,包括围绕着人才成长计划、企业的服务。比如,招聘网站的HR经理都是虚的,因为没有几个人跟他们交流,但对于职场里每一个细分领域,都可以去做培训,培训内容可涉及户口、人事档案等,应该会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。”
 
  对于智联招聘而言,推出的“卓聘”品牌,是智联招聘近年来最引人瞩目的动作。这是一款面向高端人才招聘的产品,用电商的运作模式来做招聘,即人才可被看做优质商品,通过标签、评论等体系化后,被企业所关注并发出邀请。但业内人士认为:“中间加了猎头的环节,加大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负担,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并不符合互联网思维带来的便捷。”
 
  不过,智联招聘的回归之路仍面临着诸多变数。